建设背景
随着信息化、数字化、物联网、云计算、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快速发展,我们的城市进入了智慧化时代,构建“综治搭台、多元防控、治保自治”为原则的多元共治格局,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。智慧公安建设包括警务基础、定位调度指挥、情报信息、公众服务、视频监控和警务管理等几大模块。
基于PGIS(地理信息系统)、移动通信网络、移动手持终端和车载定位终端,集成地理空间框架数据、业务数据、地理编码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,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提供多渠道服务。充分利用无线网络优势及智能终端技术,整合公安行业信息资源,实现综合查询、取证上报、视频监控、定位调度指挥、信息发布、综合办公等功能,构建感知警务、移动警务、智慧警务、社区警务和民生警务,努力打造“智慧城市”。
核心模块
1、大数据可视大屏
城市大数据必须要有较强的数据治理能力,面对海量的视频图像数据,如何能即快速又高效的将大数据转化为实用工具,提升公安研判和处置案件能力,是建设智慧公安的最重要目的之一。
2、智慧安防
小区作为城市最基本的生活单元,是人们对一个城市幸福生活指数最大的衡量指数之一,对小区内人员有效的管理是打造平安城市的重要环节,智慧安防基于物联感资数据结合视频支撑平台实现人车的有效管理,提升安全感和温暖感。
居民可线上办理驾驶人考证、补换证自助体检、违法处理等车驾管业务,在服务群众、节约警力、阳光监管方面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。
3、智慧警务
整合已有公安数据和社会数据,在公安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,建立公安控制、社会服务和管理的综合信息资源库,通过内外领域相结合,形成“一人办案,全盘支撑”的综合警务工作模式,全面加强公安机关对社会保障形势和重大案件的掌控力、回溯力和预测力,全面支持公安机关“维、指、打、防、管、服”各项业务。
4、智慧公交
提前预测预警公共交通事件,围绕公交、长途客运、出租车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治安防控需求,赋能交警,建设数据化、立体化的公共交通安防体系。
5、智能研判预警
城市的治安状况是城市形象的代表,建设群防群治的社会基层防控体系,收集社会面事件信息、矛盾纠纷等数据,根据事件大数据进行分类、治理、研判预警,为治安防控提供有力保证,将事件的发展控制在最小范围,降低或避免事件升级所带来的影响和造成的损失。
建设内容
硬件环境:完整、稳定的硬件基础环境,包括机房环境、监控室等建设;
大数据中心:用于支撑标准的警务业务;
智能研判体系:基于大数据的情报智能分析研判体系;
防控体系:多维度一体化的防控体系+群防群治社会基层防范体系;
指挥大屏:可视化、扁平化的统一指挥调度平台;
天眼:对城市高度覆盖的视频监控体系以及视频级联平台;
用户终端:尽量与已有系统相结合,建设支持移动化办公的移动终端应用程序和便民服务机制;
应急力量:建立一套警民联合的应急力量体系,以及力量配备的单兵装备,用于应急事件发生的就近快速的力量调配。